2007年4月13日 星期五

用故事作實驗──《我,機器人》



  



  接觸艾西莫夫是在看了《正子人》之後。《正子人》是電影《變人》的原著,是少數電影和原著都極為好看的作品;電影為了顧及票房於是以原著中的愛情為架構及重心,但原著中則環繞著人類社會的發展衍譯。豆瓣中關於《正子人》的作者是錯誤的,真正的作者是席維伯格,根據Wiki的說明是:『1993年 《正子人》(The Positronic Man),和羅伯特·席維伯格(Robert Silverberg)合作,改編自早期短篇〈雙百人〉(The Bicentennial Man) 』。

 
  艾西莫夫晚年因為健康問題而無法寫長篇(所以說寫長篇真的是很勞心勞力的),出版社於是提出了「找別的作者以艾西莫夫過去短篇作品寫作長篇」的計劃,一輩子熱愛寫作的艾西莫夫很開心的答應了。雖然沒有艾西莫夫只是答應改編、還是實際上有參與長篇的構想、參與到什麼程度的資料,但在這個計劃下出版的作品一律掛著艾西莫夫的名字(網路上的資料則是連改編者的名字都不見了),可以推測體力不如以往但還是滿腦子想著怪點子的艾西莫夫,應該是很熱切地在「關切」吧(笑)。
 
 
  艾西莫夫的作品主要有大類:「銀河帝國」系列、「基地」系列、以及短篇為主的「機器人」系列。之前唯一取得版權的是漢聲的《青年拇指文庫》系列,但主要是銀河基地這邊的故事,機器人只有三本;遠流現在陸陸續續在出他的作品,這本《我,機器人》是漢聲當年沒出的。不知道以後會不會完整的出完呢?
 
 
  他的作品文字很乾淨,描述性以及說明的句子很多,用來架構起整個大銀河帝國的概念,一本書的時空往往橫跨好幾世代,由於人名很多的關係,一開始並不很好閱讀。《我,機器人》書中則是以記者訪問知名機器人心理學家蘇珊‧凱文、串聯起九個與機器人有關的故事──也是科幻界目前已奉為圭臬的機器人三大定律的初登場舞台,開創了機器人的系列故事。
 
 
  提到科幻、提到機器人,就不能不提到艾西莫夫。但說實在的,他的故事乍看之下不是一個「有魅力」的故事──愛情成分很少、沒有性愛的描寫,血腥嘛......都是機器人和鬥智的場面,用光束「咻咻」把人分解掉,也很難出現血腥場面吧。他的故事重在思考與推論,像高深的棋士對弈,每下一子都考慮了後面的無數子;故事中不時會出現政治的角力、鬥智、社會結構與發展的探討等等,更不要說基地和帝國系列涉及的「心理史學」,是他獨創「數學+社會學+心理學」之下的產物,不喜歡數學的人應該會被那些奇怪的名詞弄得頭昏腦脹的吧。
 
 
  如果可以順利跨越那些名詞(不知道有科學或數學背景的人看起來會是什麼感受呢),艾西莫夫的東西絕對是很有趣的。有趣的想法。尤其是《我》這本,應該是比較起來容易進入的書。
 
 
  艾西莫夫是一個科學家。他的寫作精神也是非常科學家性格的。
 
  一個腦中出現一個重大想法的科學家,他會怎麼作?
  驗證它。
 
 
  機器人三大定律,可行嗎?是否矛盾?經歷的起嚴密的邏輯檢驗嗎?《我》是艾西莫夫的實驗紀錄,每一篇都在向自己挑戰三大定律的極限與邊緣,挑出灰色地帶,放進小說中的時空背景,推論出各個角色會出現的行動。故事中依然充滿艾西莫夫式的科學、數學性說明句,但他也藉機器人心理學家(相信他是有意安排此角色為女性)的口吻,反過來以情緒式的字眼來說明(或是傳神的形容)衝突的邏輯、無解的數學式在機器人身上會出現什麼「效果」,而這賦予了機器人更像是人類的特性。
 
 
  艾西莫夫不玩花俏的句子和結構,只試圖清楚的講完故事;這樣的簡單並不簡單,也是他的魅力所在。
 
  作者當如是。
 


 
p.s 此書中個人最喜歡的一篇是《騙子!》,讓蘇珊‧凱文這個「長相平板、表情冰冷嚴峻」的角色變得非常有趣,在讀完之後意外感受到故事原本意圖之外的──樂趣?(笑)為了不干涉閱讀樂趣就不提劇情了,總之,強力推薦。


 

  

3 則留言:

mings 提到...

路過此地,我也很喜歡艾西莫夫 :)

其實偷偷看這個網誌一陣子了,冒味請問我可以在自己網誌做一個外部連結過來嗎?

Anonymous 提到...

啊,歡迎
好啊(羞)

貓拓 提到...

上面那篇也是正宗貓拓...
我是部落格新手,請多擔待,持續改版中 =ˇ=